晨雾裹着柴油机的突突声漫过结冰的江面。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水泥墩上,两个穿灰呢制服的苏联士兵正在跺脚。他们身后褪色的巨幅标语СЛАВА КПСС(光荣属于苏维埃)被晨风掀起一角。
这里是黑河,一个中苏边境的边陲小城。
九十年代初,改革的春风已然吹到这里,空气中弥漫着新旧交替的微妙气息。机关大院的老式广播还在播报着稳定压倒一切的社论,但年轻人已经围在录像厅里看起了走私进来的港台武打片,屏幕上的刀光剑影与窗外的边境灯火交相辉映。
街头巷尾的国营商店里依然挂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标语,但柜台角落已悄悄摆上了来自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俄罗斯望远镜、伏特加和紫貂皮帽。报纸上也出现了一些新词: 国库券、期货、利改税...
东北人对于这套东西大多没有概念,这里曾是共和国的工业核心,他们也为此骄傲。
对于东北青少年来说,考不上大学,进厂就是最好的选择,光荣且稳定。但工厂也不是那么好进的,尤其是